刘育华作品 :记忆中的正月,第1张


刘育华作品 :记忆中的正月,第2张

一阵疾风暴雨式的鞭炮声响起,我看了一下时间,差五分钟午夜十二点。接着,这儿一阵那儿一阵的鞭炮声像跌宕起伏的乐音,一个起伏与一个起伏的间隙越来越短,响声越来越密集。

父亲目不转睛地在火盆边两手换着烤一板几百响的鞭炮,突然他大跨一步出了上屋门,紧接着干脆利落响亮的鞭炮声在我家院落响起,此时十二时整。霎时,远远近近的鞭炮声连成了片,炮光闪闪。地上的火光努力向上窜,高空的彩光又奋力沉向地面。天和地被拉近了,它们在不远的空中相遇了,融为一起,拥抱着,亲昵着,狂喜的热泪迸发。天和地年轻了100岁,手舞足蹈,流光溢彩,汇聚成沸腾的海洋,陶醉着倒向地面。

二十分钟后,舞者退隐,夜空空旷,一切声息平静了下来,点点红灯像无数个眨着眼的精灵,频频向大地致意。人们嗅着炮香满意地回到了屋内。灯光明亮,炉火通红,屋内熠熠生辉,吉祥满屋。

我打着呵欠,用手按了按母亲叠放在床头的新罩衣罩裤、缝补整齐干净的衬衣衬裤,摸着浆洗后平整硬光的床单被褥,满足地溜进被窝。梦中的甜蜜很快溢出脸面。

大年初一早上,在急促清脆的鞭炮声中惊醒,细听,是我家院中的声音,那么说不早了。我急忙穿衣起床,贴身穿的白粗布衬衣有点硌人,但看着全身干净硬朗的新衣,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和愉悦感。

母亲一个人在包饺子,看见我说,今天我一个人干活就行,你不用给我帮忙,你们大家除过吃,就随便耍。

每年正月初一这天,母亲把做饭的活就都包揽了下来,她显得特别温和,不会因为我们兄妹的小错误责备或打骂我们的。是一年中唯一的“特赦”日。天地清明,一派柔和。

初一的饺子照例是大肉莲菜陷的,莲菜是我们地道的棣花莲菜,饺子皮是自产的麦子磨成的面自己擀的皮。母亲总是舍得出力将面揉得光且硬,饺子肉馅饱满筋道耐嚼,这顿饺子包得多,绝对不用担心吃不饱,我们几乎吃得十二分饱。每年初一早上饺子都会剩的,说是年年有余,刚吃完放下碗,引生流着鼻涕和涎水,还是那身破烂敞怀的破棉袄,头戴一顶不周正的破布帽,不清晰的口音,对着我父亲说:"噶(打)鼓!"

棣花村公认的傻子引生每年初一吃过饺子后必来我家,每年必来,必是歪斜着身子向右,歪斜着的嘴巴左边上提,不知道他到底是三十几岁还是四十几岁,反正年年他的形象都差不多。他来到我家径直走向父亲。父亲对这个公认的糊涂人能很准时准确地来叫他去打鼓感到无上荣光。

父亲迅速拿起他的一对鼓槌与引生去庙场打社火鼓去。

屋内桌子上是花生瓜子和少量的水果糖。我将瓜子花生到兜里装,母亲没有看我,我就尽量多装些。撵着父亲去看打鼓。

庙场子上已经拥了许多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戴整齐,互相打着招呼,磕着瓜子。

我村的社火鼓直径有两米多,真牛皮鼓,稳稳地蹲在二郎庙场的中央,周围围着十几个青壮年的村人,已各持锣鼓家业,锣、镲、铙、钹、长号等,就等父亲入位。

父亲一个手势,十几个敲打社火家业的人心领神会,各自进入自己的既定轨道。当然父亲是这群人中的“王”,他表情凌然,鼓点到位,一槌槌敲击到鼓上,也像是击打到人们的心窝里去了,熨帖,舒服。我看着恣意张扬的父亲,再偷偷观察围观者的表情,看到村人除过欣喜就是陶醉,我放心了。我的情感跟着父亲的鼓点或高山放歌或山谷徜徉或醉卧溪头或迎风闻香。一遍打毕,他们稍作歇息,又开始打第二遍。

这个敲打社火鼓的活动在每年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间几乎天天都会进行。抱娃的媳妇,拄杖的小脚老婆婆,平日因忙农活、针线活、做生意,难以见面的男男女女这时都拥聚了来,穿戴整齐鲜艳。点评着各家孩子的衣着如何得体好看,那家媳妇针线活做得好,那个儿媳擀面长,那家孩子学习好,谁家地里庄稼长得总是好。我听见母亲的名字总是在她们夸奖的人里面。


刘育华作品 :记忆中的正月,第3张

最快活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庙场子上有几十个男孩女孩,这儿跑那儿窜,丢窝、夹沙包、踢瓦片,打垒球、踢键子、滚铁环、跳绳、抓拐、打扑克牌,各享所需,各找各的玩伴。

初二开始要走亲戚去拜年。亲近的亲戚拿四样礼品名曰“四色礼”——20个蒸馍、一斤挂面,一斤红糖、一瓶罐头或10个鸡蛋。次之的,拿两三样礼品,如馍和挂面等。首先要去的是外公外婆家,再是舅舅、姑、姨家,再下来是各个老表家。离的远的,一天只能跑一两家。初二拜年的都是最重要最亲近的亲戚,所以招待也是最好,菜丰盛,肉肥厚。“两指厚的肉,几道肉哩”,这是那时喜滋滋夸耀吃得好的依据。

“老贾,咋恁积极呢,年没过完,就开始点芋头了。”母亲对正在地里劳作的人喊。初四回家路上,往往会看见不远处的田地里有人在挖地或担着尿桶担子。

“肉块子吃得多了,消化不了,活动活动。还想超过你么。你的庄稼总是种得好。”对方回答着母亲。

回到家,母亲立即行动起来,准备芋头种,将不大不小的洋芋从窖里取出,种芽可能萌发的地方让开,一个洋芋切四芽,用草木灰拌了,放在笼中准备到地里点洋芋。地是年前挖了萝卜翻好的离家不远的自留地。尿水是自家茅房屎尿池里沤的尿水。我家在拜完年的初五六也开始点洋芋。母亲和哥担着尿水,我提洋芋种,妹扛锄头。我家只留有二分多洋芋地,一天就种完了。

正月初八,性急的村人在着手扮社火,父亲在为当年出其不意可给人以惊艳的社火汇演作策划。他回来的每一日都精神抖擞,为过年时的热闹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好像在做一桩很伟大的事业一般津津有味。棣花镇的社火在全县汇演常常得头奖,我们棣花东街五队的社火又往往是全镇最出彩的。最摄取听众耳目的社火鼓是父亲敲打的,父亲打鼓时身心投入,神采飞扬,气韵流长。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正月里的热闹达到登峰造极的一天。村人早早吃过早饭,就着手绑社火垛子准备游街。从早上九十点开始,到下午四五点结束,大约七八个小时。社火垛子沿老街从东到西绕新街一圈,挨家挨户慢悠悠地移动,在住户集中的门前常常停下来接受主人的礼遇——放鞭炮、发烟、给酒、散发零食。东西二街十六个小队,一队出一台社火垛子,一台比一台出色,台台风格不同。人人都兴奋着,将那日的耍社火当作一年中最神圣最隆重的事来对待。

傍晚,又开始耍狮子,在前几个晚上的预热下,十五晚上的耍狮子必是准备最充分最认真的一次。狮子为百兽之王,形象雄伟英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它是勇敢和力量的化身,人们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耍狮子以祈望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我村的狮子队由三十多人组成,两头狮子每头由两三个人轮流披着狮被舞动,七八个人敲锣鼓家业,七八个人打着灯具招牌,六个人戴着大头娃娃摇摇摆摆,营造热闹的气氛。上下村住户在家的,舞狮队能畅通走到门前的,挨门走一遍,家家户户大门敞开,迎接耍狮队伍的到来。

“来了,快到咱家门前了。”我给母亲通报着进展,母亲进屋准备柿饼、糖果、瓜子。说中间,浩浩荡荡的狮子队伍到了门前。父亲是给舞狮队敲鼓的,他随从闹狮子的队伍进门,一个箭步跨入门内,取出提前准备的鞭炮,迎接闹狮子的队伍,在鞭炮声中狮子舞动,锣鼓喧天,领头的主持开始领唱祝福语。

“狮子头上一点宝。”

“好,好,五好好。”随从人员一起喊。

“狮子来到你门前,来年健康又平安。好,好,五好好。”

“吉祥好运发大财。好,好,五好好,”

“孩子乖巧学习好。好,好,五好好。”

“孩子考学没嘛达。好,好,五好好。”

“这家大人走得端,将来孩子能当官。好,好,五好好。”

“人勤地勤,五谷丰登。好,好,五好好。”

……

元宵节晚上,狂舞的狮子穿梭在村中直到午夜。村庄的欢笑一浪接着一浪 。至于吃元宵那成了次之又次的了。

正月十六七,孩子们要报名上学了,年的尾巴收束了起来,开年来那股热腾腾的气流在心底驻足,孩子们在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大人给自己定目标要好好劳动多收多产;老人在心里祈福平安以给儿女减少烦忧。

喜气流淌在整个正月,心中涌动着无限力量,整装待发。

王兆胜散文:水的感悟

水的感悟 “水”就如同父母,它不仅给人以形体、营养,还给人以思想、感情、精神和灵魂。作为人生的孤独者,通过“水”,我获得了安全感、快乐、力量与美感。 我们生活的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但如果说有什么最不可思议和不可或缺,恐怕就不多了,比如“空